开放非律师执业,是大势所趋吗?
当技术与法律碰撞,传统法律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变革。
近年来,美国多个州纷纷启动非律师执业改革试点,试图在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的交汇点上,为法律服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最新加入改革的是华盛顿州,州律师协会执行董事Terra Nevitt认为:“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新的商业模式也已出现,法律监管不能再一成不变。”
这场以规则突破为起点的改革,能否法律服务更加高效、更加普惠?
01
向禁令发起挑战
美国律师协会(ABA)《职业行为示范规则》:
规则5.4:禁止律所的非律师所有权
规则5.5:禁止未经授权的法律服务者
这两条规则被视为阻止外部资本与技术力量进入法律服务行业的壁垒。
最先向禁令发起“挑战”的是亚利桑那州。[1]
2020年,亚利桑那成为美国第一个修改该规则的州,宣布取消对非律师拥有律师事务所的限制,替代性商业机构(Alternative Business Structures, ABS)被允许从事法律服务。
犹他州随后跟进,启动了监管沙盒,为非律师实体提供在受监管的环境中执业的机会。
最新加入的华盛顿州在2024年12月宣布为期十年的试点计划:放宽对在线或非传统模式提供法律服务的限制,并衡量人们是否能够更容易获得法律服务,以此评估是否将永久保留改革措施。
改革的共同动因是,提高法律服务的可及性。
美国现有执业律师约超130万人,但据估计每年仍有3000万人被迫独自处理民事法律事务,三分之二的民事案件中,至少有一方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出庭。
斯坦福大学罗德法律职业中心执行主任露西·里卡 (Lucy Ricca) ,同时也是犹他州监管沙盒的首任执行主任,她认为:“执业律师人数很少,而且受教育程度很高,提供服务的模式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几乎没有变化,这已经行不通了。”
许多人相信,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可以让专业的法律服务更实惠,从而让公众获得能够负担得起且更便利的法律服务。开放能够促使传统法律服务更好地融合新技术、新模式。
在试点实施的四年之后,截至2024年9月,亚利桑那州已批准超过100家ABS实体,其中包括LegalZoom、Elevate、Axiom等知名法律科技公司;截至2024年6月,已有43家ABS实体加入犹他的州监管沙盒。
02
更早开放ABS的国家
还有一些国家更早地开放了ABS,比如澳大利亚和英国。
2001年,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个开放ABS的国家,允许非律师持有律所股份。目的是解决法律服务在偏远地区的短缺问题。
《2007年英国法律服务法》(The UK’s Legal Services Act 2007 )于2011年生效,引入了ABS,允许非律师参与律所经营。通过进一步开放,强化市场竞争,从而改善普通民众法律服务的可及性。
开放ABS,将给法律服务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综合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实践来看:
其一,推动了多领域专业服务的融合,典型如“四大”均在此框架下拓展了法律服务板块,“四大”的入局也曾一度让传统法律服务机构感受到一丝危机;
其二,推动了法律服务的技术应用和交付方式创新,例如应用人工智能来处理部分法律事务,出现了在线平台、订阅制服务及其他智能工具等新兴服务模式;
其三,ABS的作用之一是允许资本进入律所,2007年,Slater & Gordon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公开上市的律师事务所,目前澳大利亚和英国共有十余家上市律所,但总体看,上市律所仍属于极少数。
03
趋势所向?
改革总伴随争议。
反对者担忧,开放ABS 可能致使律师行业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如某服务机构可能为了尽快获得收入,而督促客户达成和解但这可能并不符合客户的最佳利益。
支持者则认为,这类担忧应该通过法规来防范,而不是组织变革。以华盛顿州为例,其做法是,要求每个试点项目申请人指定一名合规官,以确保该实体遵守州法律和职业行为准则。
一个月前,职业责任律师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Lawyers , APRL),一个由美国450多名律师、法学教授、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协会,给ABA发了一份报告,认为要尽早修改规则5.4,要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法律市场。
APRL认为,这对律师行业和用户群体都有好处:
对律师来说,通过与包括技术专家、营销人员或金融专家等非律师群体合作,律师可以更高效地提供服务;
对用户来说,订阅式法律服务、智能法律工具,以及技术驱动的服务平台等,这些创新可以帮助他们降低获得法律服务的成本和难度。
APRL还进一步提出,非律师的加入可以附带一些特定条件,包括:
(1)律师必须保持独立的专业判断;
(2)律师必须监督非律师人员的贡献;
(3)共享费用须合理;
(4)律师与非律师实体分享费用时,须以书面形式取得客户同意。
报告的最后,APRL还不忘放一句“狠话”:不管ABA是否主动接受,变革终会来临。
法律行业正面临变革。
变革的演进方向,势必围绕如何让更多人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获得法律服务。国际法律行业的最新趋势也将为我们提供参考。
中国目前有75万名执业律师,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复杂的社会需求相比,供需缺口仍然明显,尤其是在基层和低收费服务领域。新兴技术成为整个行业的新变量。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法律服务将迈向更加开放、创新与多元的未来。
注释:
[1] ABA的《职业行为示范规则》是一个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对美国各州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但最终约束力取决于各州是否采纳以及如何实施。
来源|上海百事通
了解百事通
作为国内法律科技领域的“老将”,百事通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和运营,让法律服务更便捷高效。2016年前后便开拓性地研发了“多角色协同SaaS法律服务平台”,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管理让案件处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
在智能技术浪潮下,百事通也在持续地将新的技术能力整合进服务解决方案中。如“智能文书引擎”和“风险智能识别工具”,应用于案件处理过程中,实现证据等材料的自动分类,合同、答辩状等法律文书的自动化生成,同时可自动化、智能化进行风险预警检测,帮助企业法务和办案人员识别风险和制定应对策略。
百事通自主研发的“法律咨询内容增强生成算法”和“法律咨询语音对话生成算法”顺利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并开发了“口袋智能律师”应用产品,助力各行各业打造专属的智能律师,Bestone Inside,将法律科技的力量嵌入千行百业。